首页 乡镇风采 巧用资源 永安寺村打出“旅游牌”

巧用资源 永安寺村打出“旅游牌”

 □杨膳宁 王波 特约通讯员 莫子君
   距离阆中古城37公里的水观镇永安寺村,因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——永安寺而得名。该村傍山而居,自然风光秀美,历史遗存众多,享有中国传统村落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等多项殊荣。
   当前,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,历史积淀深厚的永安寺村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契机?带着疑问,3月30日,笔者走进该村进行探访。
建筑之美
   坐落于永安寺村黄泥岗上的永安寺,被一道状若盘龙的山梁团团围住。该寺坐北朝南,呈四合院布局,清幽雅致的建筑风格、神话般的美丽传说,为这座古寺披上了神秘的面纱。
   “历时久远,各单体建筑由于建筑年代不同,具有不同特征。”原水观镇文化站站长李仕强介绍,现存的永安寺建筑群,为元、明、清、民国四代建筑组合,其建筑风格极为典型,是研究四川地区元代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。
   除多元化的建筑风格外,永安寺的建筑特点还体现在建筑工艺上,佛殿、柱子、窗棂等细节考究,特色鲜明,具有重要的文物艺术价值。
   “真正令人惊叹的应属寺内被毁的大殿壁画。壁画绘‘天龙八部图’,并注有《元至正成子题记》三则。壁画中的人物神态自然,个性鲜明,生动活泼,且造型比例适度,赋色鲜艳夺目,线条劲健秀丽,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奇观。”李仕强介绍,经考证,永安寺的建筑、绘画、泥雕、木刻、石雕、藻饰六种技艺俱全且均臻上乘,优于陕西永乐宫、峨眉飞来殿,为国内少见。该寺曾两次被列为四川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01年6月25日,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产业之兴
   “2014年以前,村里的产业基本上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。”永安寺村党支部书记刘旭介绍,前些年,镇、村两级为村里的发展可谓费尽了心思。
   “经专业机构检测,村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,适宜种植油菜、高粱、柑橘、蜜柚等经济作物。”刘旭介绍,2014年,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,一项为永安寺村量身定制的产业培育计划开始实施。
   永安粮油专业合作社成立后,带动全村80%以上的农户参与其中,通过种植油菜、红高粱等经济作物,老百姓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甜头。
   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,村“两委”又开始解决土地撂荒问题。通过土地流转,泽敏家庭农场、森海苗圃基地等由村里种养大户牵头成立的专合组织,如雨后春笋在永安寺村涌现,并带动当地村民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。
   近年来,因发展产业而走上致富之路的村民不在少数,一份由村“两委”提供的村民收入账便是最好的见证:2013年,永安寺村人均纯收入为7300余元,到2017年,增长至1.2万余元,4年时间,增加了约5000元。
资源之丰
   得益于永安寺这块金字招牌,近年来,永安寺村的游客数量逐年递增。如何让游客脚步慢下来,成为永安寺村面临的首要问题。对此,作为白崇友将军故里的永安寺村制定了“依托永安寺之名,吸引游客,深入挖掘红色文化,打造红色景点”的规划。
   按照规划,目前水观镇已争取到300余万元革命老区扶持项目资金,将依托阆中古城至朱德故里的红色旅游路线穿境而过的交通优势,加大对当地红色文化的挖掘和收集,打造红色文化景点,将白崇友将军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。
   完善基础设施,优化人居环境,也是乡村旅游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。为提升人居环境,永安寺村在全村铺设了1300余米集休闲、观光于一体的游步道。同时,按照原始民居建筑风貌,对全村34户村民的房屋进行了改造提升。
   田园变花园,农村变景区。永安寺村的村民们坚信,不久的将来,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的永安寺村将成为有口皆碑的乡村旅游示范村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阆中在线立场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lz520.net/archives/387

ad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17-66867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admin@lz520.net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