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文化 阆中千年古镇老观的红色记忆

阆中千年古镇老观的红色记忆

 阆中老观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、红色革命根据地。“夜袭老君山”“三战鸡山梁”等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老观镇境内。据《红色摇篮—阆中革命老区》一书记载,1933年至1935年,红四方面军在老观转战两年之久,至今留下红30军军部旧址、红军医院、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苍溪县委旧址、红军造船厂等众多遗址,先后有30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,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上演一段段红色传奇,成为川陕苏区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    一块石刻记录红军战斗故事

   7月19日,记者一行驱车前往老君山,车行至半山腰徒步而行。老君山位于老观场西南面,是老观镇的一处重要风景点。老君山山峰高耸,松柏稠密,行走其间,蝉鸣鸟叫声不绝于耳,80多年前,著名的“夜袭老君山”战役就在这里打响。

  1933年7月,红30军90师268团之一部进入阆中老观地区后,国民党29军罗乃琼师之一部和马骥伯部退守老君山。“敌军驻扎此山,不仅控制了老观场通往各地的制高点,还封锁了红军前进的道路。”阆中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宏介绍,1933年8月,驻扎在老观场的红30军为紧密配合仪南战役,由90师268团和老观地区的赤卫军共1000余人,于8月24日拂晓,向盘踞在老君山上的罗乃琼师部和马骥伯部发起猛烈攻击。

  “老君山地势险要,山上灌木野草丛生,易守难攻,对敌有利,红军一时很难取胜。”李宏说,当时268团政委陈子明决定,以己之力,攻敌之短,充分发挥红军夜战、近战的特长,次日夜间,在他亲自指挥下,偷袭敌营。红军声东击西,采取佯攻南寨门,主力和精锐部队奔袭北寨门的战术,一举攻破寨门,敌人仓皇逃窜,红军顺利拿下老君山。

  《红色摇篮—阆中革命老区》书中记载了当时红军取胜后的情景:翌日清晨,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,霞光洒满大地时,老君山战斗全面结束,红军指战员、赤卫队员欢呼着,跳跃着,红旗在老君山上飘扬。老君山大捷,消除了敌人对老观苏区的威胁,清除了红军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。

  重访老君山,沿着近乎垂直的山路拾级而上,在北寨门前的一块石头上,刻着当时红军在山上留下的“加强备战”“红四”等字样,模糊的字迹是历史最好的见证。目前,老观镇政府已将老君山打造成为一处旅游景点,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,寻访历史遗迹,感受那段烽火岁月。

    一座陈列馆红色文化的鲜明印记

  老观镇留下了红30军军部旧址、红军医院、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苍溪县委旧址、阆苍南边区委员会旧址、红军造船厂等众多革命遗迹。

  在老观镇老龙街中部君山居委会文化大院内,记者看到,一栋两层仿古建筑已经落成。“这就是正在修建的李先念陈列馆,主体工程目前已经竣工,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。”老观镇党政办干部李鹏展介绍,李先念陈列馆2015年10月开建,总投资120万元,建筑面积304平方米,与李先念曾经工作和生活的红30军军部相连,建成后将成为老观镇又一重要的红色文化景点。

  另一处重要的红色文化景点———红四方面军89师医院,位于老观镇中心学校的校园内。据老观镇中心学校的校史记载,唐代,人们为了纪念谯氏祖孙修建了奉国寺,奉国寺繁盛于唐宋时期,没落于清光绪年间。1875年正式在寺内办学,取名“奉国寺私塾”。1906年废除科举兴学堂,改名为奉国寺国立初级小学堂。1918年更名为奉国寺国立高级小学堂,长征前夕,红四方面军89师曾设医院于校内。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办学,取名老观小学,2003年更名为老观镇中心学校。

  如今的老观镇中心学校,经过修缮,奉国寺的原貌已经不复存在,校园内松柏长青,在门口一块牌匾上写着“奉国学堂”几个大字,格外引人注目。

    一次机会29岁小伙的红军梦

 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,为追忆那段烽火岁月,由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和四川电视台联合策划的大型纪录片《隐秘征程———红军长征的数字密码》于2015年底开始筹划,并于2016年3月底开拍。

  5月12至14日,摄制组来到红军造船厂遗址老观镇袁家崖,拍摄了造船、运船、藏船、搭浮桥、打铁、强渡及古镇儿女踊跃参加红军的片段。该纪录片运用科学实证和现场体验的方式,通过大数据剖析长征中鲜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,展示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。

  为了还原当年红军战斗的场景,摄制组邀请当地百姓扮演红军。今年29岁的当地居民苟飞就被选中,成为其中的一名演员。“我从小就在红军造船厂遗址所在的石盘子村长大,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。”在记者面前,长相帅气的苟飞总是面带笑容,他说:“得知摄制组要来选演员扮演红军,我一晚上都没有睡觉,很兴奋。”最终,苟飞因为体形不胖不瘦,能吃苦,会游泳,被导演选中,在片中扮演张思德。

  5月13日,拍摄当天,天上下着大雨,苟飞要下河表演过河,被敌人发现的一个场景。“这场戏,我接连在水里泡了一个多小时,那种滋味真是太苦了。”苟飞说:“拍摄过程很短暂,也很辛苦,虽然不是专业演员,我都尽力做好每一个动作和表情。”拍摄结束后,苟飞将扮演张思德的照片发到网上,不少亲戚朋友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情况,他也因此成为朋友圈的“红人”。“这段经历将使我终身难忘,我会一辈子都记住的。”苟飞向记者说。

  得知记者一行要去寻访红军造船厂遗址,石盘子村73岁的老人李正强主动为记者带路。“红军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,小时候每天坐船都看到岸边石壁上红军刻的字。”李正强说:“已经六七年没有来过渡口,路基本上都没有了,但是位置我还是记得清楚。”在李正强老人的指引下,记者一行来到东河边的渡口,旁边一处石壁上刻着红色的字迹:“红军造船厂遗址”、“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”。

  李鹏展告诉记者,当年红军在此处造船,深得民心,当地老百姓还主动将家中的木材和粮食送给红军,船造好后,老百姓帮红军把船抬进树林隐藏,红军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不少村民也纷纷加入红军的队伍。

  东河顺流而下,最终汇入嘉陵江。红军在袁家崖下造船,与当地百姓的佳话,也随着江水流芳千古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阆中在线立场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lz520.net/archives/271

ad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17-66867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admin@lz520.net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