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文化 深藏阆中的八大观星者 一窥汉唐密码

深藏阆中的八大观星者 一窥汉唐密码

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,他们才有希望。 ——黑格尔

纪念落下闳的长公殿

2月4日,立春,小雨。

阆中古城街头飘落着幽香的醋味,明清建筑的古街上已经挂上了红红灯笼,年味越来越浓了。再来阆中,只为寻找一位老人。

是他,让阆中成为民间天文爱好者的聚集地;是他,让阆中成为汉唐时代,世界天文的中心。

虽然对他的记载不多,对他的相貌更是一无所知。但他就在阆中山水的记忆里,也在灿烂的星空里。

他就是落下闳,伟大的天文学家。《太初历》颁行之后,汉武帝封落下闳为侍中(顾问),他辞而不受,回到阆中继续研究天文;并将他的渊博知识传给后代。在他的巨大影响下,汉唐时期诞生了大批天文学家,使得阆中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研究中心。

人才荟萃,群星灿烂:西汉有任文孙、任文公父子;三国有周舒、周群、周巨,祖孙三代天文学家;唐代有袁天罡、李淳风。

隐士/落下闳

辞官回到“落亭”观天象

观星楼前落下闳

桥楼乡,阆中市西北角,北与苍溪接壤,西与南部为邻,为阆中的偏远乡镇之一。《华阳国志》、《保宁府志》记载,桥楼,落下闳的故里,落下闳早年和晚年都曾隐居在桥楼乡的高阳山麓观天测地,研习天文。桥楼乡独特的地貌,丰富的古天文资源,不断引起国内外天文学专家、学者们的重视,他们络绎不绝来到桥楼进行天文考古研究;民歌、灯戏、舞草龙、说春、鞭春牛春节文艺活动传承久远,生生不息。

桥楼乡党委书记赵勇刚介绍,落下闳成功完成了《太初历》的研创工作后,毅然辞官回到故里“落亭”(桥楼乡落阳村),潜心研究天文地理。当地的初阳山、双阳山、赶阳山、落阳垭等地,都有众多古庙、古碑等古天文遗存,一一见证着当年落下闳在这里的从事天文研究的活动轨迹。

《桥楼乡志》载:传说,落下闳就是桥楼乡落阳旮人,他从小聪明伶俐,常到屋后的高阳山看日出日落,用竹竿测日影,晚上看星星,用铜壶制漏仪。查有梁先生认为,落下闳来自民间,回归民间。他分析,落下闳的老师,很可能是一位隐士,落下闳效仿他的老师,也成了一名隐士。

如今的桥楼乡数千村民中,没有一人姓落下。“百家姓”里根本就没有“落下”这个姓,后裔们又到哪里去了呢?有专家猜测“落下”不是落下闳的姓,而是落下闳所居住之地名,姓氏来源于地名。当地老人口口相传的史料显示,历史上,落下姓为闳阳湾的大姓。明末清初时,明军、清军以及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队伍,在阆中一带展开厮杀。外来军队的涌入,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。为了保住族人,当年落下姓的长者出计改姓,部分落下姓改姓王,部分改姓罗。

阆中有个天象台,又名思依山,相传当年落下闳回归家乡后,住在思依山上的西观平仙洞。平仙洞是思依腹地一块突起的山峰。落下闳这里建起了天象台,用以观测天象,研究天文。后来,人们将此山称为棋盘山。相传,落下闳出世时,天昏地暗,狂风大作,突然崩垮二余里,形成现在的崩山坪,伟人出世天崩地裂,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。落下闳去世后,家乡人为纪念他,在落阳山顶建起一座寺庙,也就是如今的长公,相继于桥楼乡建起长公殿和闳庙子。

神算子/任文公

王莽篡后 一家藏于子公山避乱

观星楼里的落下闳像。

古城阆中曾经孕育出众多的古代天文学家,被誉为“古代天文学灿烂的星空”。

在阆中锦屏山风景区,矗立着一座三层塔形翘檐的高楼,此楼是为纪念西汉时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而建的“观星楼”,楼前是落下闳的青铜塑像,他仰首望天,右手背在身后,左手放在浑仪旁。

在观星楼一楼,塑有晚年定居阆中的唐朝天文学家袁天罡、李淳风像,二楼有三国蜀汉时阆中人周舒、周群、周巨祖孙三代像,三楼塑有落下闳像和西汉阆中人任文孙、任文公父子像。

西汉末,阆中出了任文孙、任文公这对父子天文学家,他们能测风雨水患,“言必有中”。《华阳国志》、《阆中县志》均有记载,汉哀帝时,任文公任益州从事。有一年大旱,他对刺史说:五月一日当有大水,时间已很紧迫,当通告吏民。刺史以为妄言,置之不理。任文公自备大船,到了这天,酷热异常,文公急命登船,并使人告知刺史,刺史一笑置之。当日正午,天北黑云骤起,暴雨倾盆而下,江水猛涨,溺死数千人。

关于其神机妙算,《后汉书·方术列传八十二·任文公》传记载:王莽篡后,文公推数,知当大乱,乃课家人负物百斤,环舍趋走,日数十,时人莫知其故。后兵寇并起,其逃亡者少能自脱,惟文公大小负粮捷(健)步,悉得完免。遂奔子公山,十余年不被兵革。

“后贤”/周群

劝谏刘备 攻打汉中定会不利

观星楼

三国蜀汉时,阆中人周群以及其父周舒、其子周巨皆是天文学家,被称为“天文世家”。

周群年少时跟随周舒学习,专心于占验天算之术。在住宅庭院中建楼观测天象,令家奴日夜轮值楼上,若有异常现象,立即告知周群,他便亲自上楼观测记录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。成帝永始二年(公元前16年)和平帝元年(公元元年),我国发生两次日食,就是他们在阆中观测记录下来的。据王嘉《拾遗记》载,周群除长于望云测天之外,还继承了落下闳的天文历算之术,精于“推步”,被蜀人称为“后贤”(“前贤”为落下闳)。

东汉末年,益州牧刘璋,聘请周群为益州师友从事,其预言大多得以应验。刘备割据益州,任命周群为儒林校尉。刘备想要与曹操争夺汉中,询问周群的意见,周群回答:“能得到汉中郡的土地,但得不到其民众。若率领偏军出征,一定会不利,要警惕慎重!”

公元218年,刘备并不采纳周群的意见,虽然得到汉中郡的土地,但得不到其民众。同时,刘备又派遣将军吴兰、雷铜等人率军攻打武都郡。吴兰、雷铜皆战败覆亡,和周群所预言的一样。于是周群被举荐为茂才。

古城有个500多米长的管星街,得名就是周家爷孙三星观天象。街中还有一个古地名,叫周家坟,现在没坟了。

预言家/袁天罡

王气在此 阆中锯山“斩龙颈”

袁天罡,唐代最著名的相师,益州成都人。袁天罡在洛阳曾给杜淹、王珪、韦挺三人相面,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;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;韦挺面相如虎,将出任武官。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,届时大家还会见面。

果然,在唐高祖武德年间,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;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,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。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,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,果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袁天罡。袁天罡再次相面预测“公等终且贵”,最后都要官至三品,三人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。

阆中古城东南,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,山形地貌如一条游龙,故名“蟠龙山”。在“龙颈”处,却又明显留下了被人工挖凿的痕迹,当地老百姓说:这是被唐代星相大师袁天罡“断龙脉”时“锯”断的。

据《阆中县志》记载,袁天罡“官火山令,善数术,居阆中蟠龙山筑观星台,以观天象。”唐贞观二十二年(公元648年),天空出现慧星,也就是民间常说的“扫帚星”。太白金星又多次在白天“抢日”。“天现扫帚星,地下动刀兵”。这一连串奇异的天象,被人们看作是改朝换代的前兆。

朝野上下一时人心惶惶,“贞观盛世”也笼罩上了一片阴影。火山令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突然奉召人宫。唐太宗一脸愁容地对二位大臣说:“近来天象奇异,又有大臣秘奏西南出现‘王气’,未知凶吉,二位爱卿长于天文术数之道,不知有何高见?”

第二天,袁天罡骑上太宗御赐宝马,扬鞭朝巴蜀飞奔疾驰。行至今广元朝天驿,登高南望,远远望见阆中方向瑞气缭绕,祥云升腾,似觉有“王气”之象,便急忙风尘仆仆朝古城赶来。来到阆中,站在锦屏山,大小蟠龙山便展现在眼前。只见小蟠龙山如晃动的“龙头”,大蟠龙山如龙身蟠曲蠕动,大有凌空腾飞之状;山顶瑞气盘旋,彩霞满天;山上山下绿树成荫,生机盎然。袁天罡惊诧道:“王气原来在此!”

阆州知府见朝廷命官到来,宾礼相待。袁天罡将皇上旨意传达,知府立即下令各县派遣民役,在大蟠龙山和小蟠龙山之间开山凿石,斩断“龙颈”。蟠龙山顿时被齐腰“锯”断。袁天罡离开长安城后,李世民还不放心,又增派太史令李淳风由长安到阆中,协助袁天罡。巧的是,他也不约而同地步到阆中蟠龙山,二人相会于锯断“龙颈”处,大有“英雄所见略同”之意。自此,阆中人一代传一代,至今仍把这凿断了的山垭叫“锯山垭”。

袁天罡、李淳风二人锯断了“龙脉”之后,痴迷上了阆中这块“风水宝地”,先是在蟠龙山结庐观天象、研究天文,后二人又在西河边修建了一座天宫院,隐居于此研习风水。二人死后,便也分别葬在今阆中市天宫乡的观稼山和五里台。

传说当年袁天罡来到天宫院所在地时,选中其风水,埋了枚铜钱作记。稍后李淳风到阆中造访袁天罡时,也相中天宫院所在地的风水,留下一枚金针作记。后两人相会时提起风水一事,都称“已选中”,两人出土记号发现,袁天罡的铜钱眼中插有一金针。如此巧合,神鬼莫测。

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摄影 邓斌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阆中在线立场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lz520.net/archives/141

ad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17-66867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admin@lz520.net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